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水文文化 > 水文文苑
水文文苑
山水秦岭育秦川

发布时间:2015-07-06     作者:秦延安   来源:本网   点击量:1621   分享到:

在中国地域的版图上,逶迤蜿蜒的秦岭,就像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点上,将中国一分为二。它不仅成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而且还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它又像一位劝架的,将争吵不休的南北用自己的身躯分隔开来。那天然屏障似的隔离,让南方和北方各自有了主张。于是,便有了地域文化差异和水系自然风情的不同,有了大地的异彩纷呈和五彩斑斓。而作为大自然的公平线,秦岭总是力求公平的,它给了南边温文而雅,便给北边以粗犷豪放。它让南边山系的水往南而去,北边山系的水往北而去,它用自己丰腴的身体、博大的胸怀养育着三秦儿女。

俗话说,依山靠山,依水吃水。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的秦岭,不仅是众多中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活的乐园,而且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依靠。我的故乡就在秦岭山脚下,村人把秦岭叫南山。记得小时候,在少吃没喝发生饥荒之时,村人都将目光聚焦在南山上。春天万物刚吐绿,村人就成群结队去山里掐韭菜、掰香椿下饭;五月的洋槐花还没有开透,那满山遍树的槐香便吸引的村人像蜜蜂一样去捋槐花做蒸饭;七月里虽然暑气蒸腾,但人们仍是乐此不彼地进入清凉的南山,折回神仙草(学名短枝六道木)做成像凉粉一样的食品消暑下饭;八月里更是有珍珠似的五味子和黑油油的松仔吃,九月里的核桃、柿子、山果更是让人吃不尽……可以说,南山便是村人四季里的“大粮仓”和“百宝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口味,而且还让人们在那捉襟见肘的日子里消除了饥饿度过了灾慌。

其实南山不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更有滋润万物的清洌甘泉。那茂密的丛林、丰富的降雨、休养生息的自然净化,孕育出了一股股从山石间搏涌而出的溪水。那一条条从石缝里、山道里冲出来的溪水,携带着生命的灵动,匍匐于密林之下,穿梭于峡谷之中,流淌于高山之间,互相交汇着、融合着、凝聚着、奔腾着,终于组成了波涛汹涌、浩浩荡荡的汉江和宽广体胖、水沙均半的渭河。地域的差异、气候的不同,人口和农工业的不均,使得原本南北均匀的水量却出现了不对等的结果。那少有干扰的江水,不仅流量充沛,而且水质终年四季都在饮用水三类以上。像一条绿缎似的江水穿越在秦岭山腹中,丰富了一江两岸,养育了大山的儿女,使得这里山好、水秀、人更美。在各地遭遇水慌满目搜寻之际,这一江清水不仅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而且还成为关中地区的“救命源”。不管是西安市已经建成的引乾济石、引湑济黑调水工程,还是陕西省上正在大手笔实施的引汉济渭工程,均是从汉水流域实施调水工程,以解决关中之渴。那身披秦岭绿衣、携带大山聪慧的流水,在穿越秦岭时,给关中人民带来的不仅是直入心肺的清凉,更是生命的再生。

除了富有的资源之外,秦岭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她用她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历史的变迁,吐纳着世人的沉浮,传承着五千年的文化。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才会有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荣昌盛,才会有穿越千年时空留传后世的大汉文化。而“盛世佛音、道德教化”,更是让莽莽秦岭成为佛教和道教的圣地。在诗人的眼里,秦岭更是意气风发,气象万千。不管是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是以王维、陶渊明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面对秦岭,历代文人才子都是泼墨挥笔,将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宜于纸张,或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或丰富、多彩

美在于发现,圣在心里!山水秦岭,伟于山、美在水、大于文化。当人们在为水而战时,当人们在为生态环境而忧虑时,当经历了万份的焦灼和困苦之后,我们才清醒地认识到,秦岭真是一座“宝库”,是三秦人民的真正精神脊柱。终于明白“不去秦岭,你是听说;去了秦岭,你是感受;经历秦岭,你就是神秘。”

 

编辑:张艳   责编: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