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其他 > 迎建党百年,讲水文故事
迎建党百年,讲水文故事
秦岭山中53年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1-02-01     作者:文图/程文利 雷 雪   来源:西安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点击量:1331   分享到:

----记西安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83岁的委托观测员王兴东

编者按:

观测降雨、水位、流量、发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遇上大雨连绵,昼夜穿梭奔波,没完没了地量测降水量、拟电文发电报,有些人一干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人是谁呢?他们就是遍布在全省552个雨量站的委托观测员,他们不是国家在编职工,可他们对平凡、琐碎的观测工作的热情、执着,诠释着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水文人砥砺前行,为水利事业竭尽全力。

 

2021年1月20日是大寒,也是腊八节。83岁的西安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石砭峪雨量站委托观测员王兴东,在所辖大峪水文站站长的陪伴下,依依不舍离开了53年的观测岗位,搬迁到山外新村居住。在他半个多上世纪的坚守中,诠释了一位老“水文人”的初心与担当。

雨量站就是我的阵地

“一座秦岭山,半个中国史。”“秦岭北麓72峪,个个都是小老虎!”这些对秦岭的赞美与描绘,让人们敬畏秦岭不言而喻。

为探索秦岭水生态变化,预防72个小老虎随意出山发威,陕西省水文系统在秦岭北麓设立了100多处雨量、水位观测站,仅石砭峪水库上游就设立了石砭峪、仙仁岔两个雨量站和青岔水位站,王兴东就是石砭峪河上游石砭峪雨量站的一位委托观测员。

王兴东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位退伍军人,我把雨量站当做我的阵地,和他相守和他不舍是我的缘分。”

王兴东1959年参军,1961年加入党组织,1964年退伍担任石砭峪关帝庙村青沟队的党支部书记,雨量筒开始就设在村委会院内。“1967年,水文站人看我认真负责,就委托我来观测雨量。那个时候,每天津贴费0.30元,一个月就是9元,能解决我一家人生活上的大问题。”王兴东高兴地说。就这样,他一干就是20多年。改革开放后,津贴涨到每月30元,他依然坚守着这份工作。期间,村里人很多人劝他一起到西安城里打工挣大钱,一天可以挣几十甚至上百元,而他总是丢心不下这份工作。一个基建队老板进山旅游路过他家里喝水,看他为人老实认真,说给他报酬多,让跟他进城看库房,老人坚定的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一仆不服二主,我不会做那样的人。”2000年之后,津贴涨到每年960元,随后又2次调整,涨到了每年2180元,老人更是认真和高兴。为了既做好观测工作,又增加一点额外收入,他有计划的安排着自己的工作,在山里开垦荒地,植树、栽花、种豆种菜,改善着家里的生活。

认真观测一丝不苟

“无论干什么,都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要弄虚作假,光明磊落,才能把事情做好。”王兴东这样说。

为了做好雨量观测工作,王兴东每天按时听天气预报,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每次大雨来临前,他都要提前检查一遍雨量观测筒。汛期遇到夜间刮大风、下大雨、停电,他会提前准备好手电,点好煤油灯,按时按点观测每一时段雨量。“以前都是用煤油灯和手电观测,1978年后山里通了电,就不用煤油灯了。九十年代报汛,要步行400多米借用邻居家的电话。1小时降雨达到20mm就是暴雨,就要及时发报;河水上涨时,不但要每小时报1次雨量,还要报石砭峪河的水位及流量。”王兴东说。53年来,他不顾交通不便,吃住困难,在暴风雪雨中按规范进行观测,遇到特殊雨情,连续观测,认真记载、一丝不苟,从不抱怨。多年来,王兴东从未出现过雨量缺测问题,记载着两份资料,一份报送上级,一份留作底子,避免资料丢失备用和随时查阅。

 

2012年中小河流建设,为了自记雨量计和人工雨量观测准确方便,水文站就把自记雨量筒安装在了他家的楼顶上。

 “这么多年,雨量观测由过去的以人工观测为主到现在的人工与自动观测相结合,但是,这里因各种原因自动观测有时还会出现不准确的现象,需要人工观测来校正。为了确保观测准确,我经常搬上木梯子爬上屋顶檫洗和检测雨量筒、太阳能板,打扫四周的卫生。”

王兴东说,“我观测的数据,能为上级决策和群众避险提供帮助,我就没有白活,活的有价值,也有意义。”

 再大的困年他都能扛着

面对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看不出任何沧桑的王兴东说。“这么多年来,在困难面前,我从不认输,也都扛了过来,也从没有间断过观测工作。”

20多年前,王兴东的大儿子,因工作压力大,精神受到刺激,换上了抑郁症。王兴东靠着毅力,四处求医,耐心照顾大儿子15年,但最终还是没有挽救住儿子的生命。老年丧子,对王兴东打击很大,他依然默默地认真观测着每一次数据,精心报送情报;2010年,他的老伴突发脑出血去世,命运再一次袭击了他,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有几次汛期,他险些被山洪卷走,凭借智慧抓住沟边的树枝才得以幸免。

响应政府号召惜别水文

“3年前,小儿子搬到了山外,我一个人在山上观测,现在还是要响应政府的号召,离开这里。”王兴东如此说。

为保护石砭峪河水源地,秦岭拆迁办批示石砭峪河沿途所有住户搬迁山外五台镇新村,因此设立的两个自动雨量站和青岔水位站原来的委托人就不能正常看护了,只好委托水源保护区人员去观测。交接前,王兴东还认真对新的观测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以期望他们接好这个重任。

交接这天,站长特意开着自己的小车将王兴东从观测的老房子接送到40里外的新家,给他300元钱和慰问品,又请老人吃了一顿他最爱吃的牛肉泡馍和饺子,算是表达对这位老观测员的欢送。

一路上,老人滔滔不绝,总是谈论着一次次观测往事。他虽然83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写字工整,走起路来刚强有力,依然有继续工作的余热。

离开王兴东老人的新家,挥手道别,总有一种不舍的愧疚心情,他虽然不愿意离开自己钟爱了一生的水文岗位,虽然不是国家的正式编制,但从他的眼神中折射出对水文的眷恋和一生的水文情结,让人萧然起敬。

编辑:张艳    责编:程文利    审核:王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