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水文文化 > 水文文苑
水文文苑
走进梁家河

发布时间:2016-07-05     作者:程文利   来源:   点击量:1263   分享到:

6月24日,躲过高温,沐浴着一天两种天气的变化,从西安出发,和单位党员一起乘坐大巴沿着高速路前往陕北的梁家河参观学习,领略习近平知青时代的精神家园。

从延川县文安驿镇下高速,行驶不远,就看到一处简易的停车场与众多的参观人群,有穿戴整齐的群众,有来自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的学员,还有一些来自外地的参观者。大家统一转乘电瓶车,沿着雨水洗过的乡村水泥路,穿过满目葱茏的山坡与庄稼地,来到了渴望已久的梁家河。

和众多的陕北农村一样,其貌不扬的梁家河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这里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奋斗7年的知青生活,可能没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陕北小山村。

一路上,只见花草丰茂、树木成行。精耕细作的良田,写满四季风雨的黄土坡,古朴典雅的黄土窑洞,颇具特色的农家院落,还有湛蓝天空漂浮的白云,让人行走其间,如入画卷,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一条小河顺沟而上,从淤地坝到小河、石桥再到砌护坚实的堤岸,都治理的有棱有角,精致无比。路边醒目的木质路标与远处的窑背上的党旗、大幅红底黄字的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跳进我的眼帘,将我带进了梁家河村委会大院,带进了习总书记从15岁开始在这里和群众亲如一家以及一起生活、劳动、艰苦创业的7年岁月,也将我带到70年代初哪个特殊的年代,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满含热泪饱览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质朴群众、黄土情怀,思考着习近平在这里的打拼生活。

村委会大院里,参观的人群摩肩接踵,大家争相拍照合影留念,总想把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美好画卷与习总书记的寄语收藏在自己的映像中,把习总书记生活与战斗过的土窑洞、激情岁月的旧貌、宣传绘画、知情的情谊载入记忆。走进梁家河村史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当年北京知青种地、修梯田、打坝、担粪、艰苦奋斗的生活画卷与珍贵文物,展现了习总书记从记工员、农机员、赤脚医生以及知青那激情燃烧的人生奋斗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和北京知青根系群众、努力学习以及在革命先烈用生命滋养的梁家河土地生活的动力源泉与精神支柱。

沿着路边的指引牌,我们先后参观了当年知青住过的窑洞、点过的油灯、张贴的年画、报纸、建造的全省第一个沼气池、购买的磨面机…….也看到了习近平同志始终牵挂梁家河父老乡亲的合影照、资助梁家河人的故事,看到了习近平同志携夫人彭丽媛与群众一起拉家常、坐土炕、吃当年的陕北饭菜,回味当农民的滋味。一张张亲如一家的喜庆照片,一个个生动质朴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这就是当年的习近平,这就是当今的总书记,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永远把自己当作普通的群众,永远努力奋斗,也正是他的这种感染力与质朴无华的品德,才使得络绎不绝的人群从四面八方前来这里参观学习,来这里感受党的总书记的伟大魅力。

我们一一参观了展室里陈列的物品,听着村里群众讲述习近平当年的故事,品读这里留下的历史痕迹和美好记忆,饱览具有现代气息的陕北山村新风貌,学习梁家河人为改变苦日子的奋斗精神,我的心里除了惊喜之外,更多的是震撼。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更多的像梁家河人一样,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的奋斗者,我们的国家才在伟大的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断阔步前进。

2个小时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我仍有些依依不舍。梁家河,我心中的圣土,梁家河中国人的期盼,愿你在时代的变迁中永载史册,愿这里的父老乡亲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愿习总书记当年的夙愿早日变成现实,愿中华民族腾飞的梦想早日实现。

 

 

编辑:张艳   责编: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