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水文文化 > 水文文苑
水文文苑
古韵长安

发布时间:2018-01-03     作者:杨永平   来源:省局计划建设处   点击量:1733   分享到:

有的东西凭空想象是一回事,而身临其境又是另外一回事。在我的脑海里,西安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大量名胜古迹的城市,很久以前就给我一种神秘,一份倾慕。

在冬日的一个午后,我们水文局组织“城墙健步走”。于是我有幸和一群有情怀的人徜徉于城墙之上,登高望远极目长安。

我们步行的路线是从西门上,沿含光门、朱雀门、南门,至东门终止。从西门走上城墙,抬眼望去,给人一种震撼,这是一个颠覆人想象的建筑物。我不知道这城墙的地基当时是怎么开挖的?分了多少标段?是怎么流水作业的?这墙身要用多少劳动力才能砌筑成现在这个样子?包括一层一层夯土和一处一处包砖。特别是这城墙的顶部,非常宽阔,砖石古朴,女墙巍峨,斑驳墙砖排列整齐,纹路脉络纵横垂直,磨砖对缝厚实端正。尤其是那亭台楼阁,勾心斗角华贵唯美,那廊檐上的龙凤神采飞扬,满满的古迹,满眼的文化。我认为搞这个工程的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是非常了不起的。

从西门绕过东南墙角往东放眼望去,我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遥远的故事扑面而来。眼前的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瞬间变成了古战场。我似乎瞧见了千员上将在吊桥前摇旗呐喊争勇斗狠地厮杀着,他们各为其主,为王而战,两军对冲勇猛对垒。将士们一批倒下,又一批扑面杀来。战场上的兵勇如潮水一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些人很投入地演绎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

我看着这城墙两侧一串串、一行行充满喜气高挂着红灯笼,抚摸着这斑驳年轮的墙砖。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古老的记忆,每一个记忆都有他的见证。

斑驳的城墙下,玉带缠腰的护城河水静静地流淌着,闪现出一份灵动,一份久远。护城河既是军事阻隔屏障,更是城内的排水设施。这两年的城市暴雨中,城内和城外的排水排涝情况天壤之别。因为有护城河,城内安澜,城外动辄就能看“海”了。说到这里,我要说,敬重水文就等于敬重自然。水文行业不仅可以在洪水灾害发生前夕预报预警实时报汛,对城市的“渗、蓄、滞、净、用、排”的综合排水防涝也有专门的水文分析计算,所以不仅河道附近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洪水评价,而且城市的公共设施也必须进行水文分析计算,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四水共治”。我相信,古长安的排水设计师一定是个水文专家。

我是水文工作者。我知道早年的长安就有“城郭沟池”,更有八水绕长安的自然景观。沣河、涝河绕西安之西,潏河、滈河绕西安之南,浐河、灞河绕西安之东。我认为八水乃长安的龙脉,如果“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战略能够实现,“八水绕长安”的丰沛水量能够再现,大西安以后就极有可能再次成为中华“首都”之地。一个城市有水才有灵气,有水才有千万种可能。

我漫步在冬夜的城墙顶上,步罡踏斗,仰望天文,俯察地理,我在雾霾中隐隐辨识着古城的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古城的布局迎合着天干地支、金木水火土。其实古代水文地理风水是一个系统的科目,它讲究得是勘测和相地。有寻龙、点穴、查砂、问水、切相之说。站在最高点看大局大势,通过望气找到龙脉,查找到穴眼之后要把它锁住,锁住城市的命脉才能长治久安。我猜测着西安城的龙眼是不是在大雁塔或者小雁塔,因为只有这两处宝塔才能锁住龙眼。我思索着,天地造化万物众生,虽生生不息,循环不止,一阴一阳,人得阳而生,阳尽而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此乃天地自然之道,无人能逆,万物使然也。

我走过昔日诗人们曾经走过的路,心中多了一份久远的心情、一份古老的记忆。城头之上处处镌刻着历史的印迹,仔细地品味、静静地聆听,仍能感觉到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和一种强大的生存力量。千百年来人事变幻,战火硝烟,只有这古城墙一直站立在这里,那一块快墙砖,无论现今如何斑驳,依然是造型逼真、神态各异、流光溢彩。似沉思,似神情专著,似面露微笑, 似面容坚毅。

在时间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有幸来到古城长安的城墙上,这是一场盛大的遇见,也是一次难得的缘分。今天涉足这里,我惊叹着这座城的伟大与辉煌。这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就是唐三藏取经动身之地。这座城池有着生动感人的故事,充溢着不朽的真情。城墙是岁月的年华,是无边的憧憬,是恢弘的想象,是生命力的深泉在涌动,这里有锦绣城池,如诗如画;这里有倾城国色,温柔了时光,人生若只如初见,逛一回西安城墙我心里便春风十里了。

责编:程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