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南缘,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咸阳市唯一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度省级挂牌督办县,也是陕西省水利厅定点帮扶县。全县总面积983.8平方公里,辖7镇1办128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18.95万人,脱贫群众11898户、38864人。2019年5月退出国定贫困县序列。水利厅乡村振兴帮扶团包联淳化县11个脱贫村,4505户、15681人,其中脱贫群众1007户、3410人。
2022年以来,中省水利投资持续支持淳化县水利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淳化县屯庄水库已经建成并试蓄水, 161处农村饮水工程平稳运行,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惠及全县9.85万人的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已经立项,姜家河水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各成员单位倾力帮扶,驻村干部扎根一线,在防贫返贫动态监测、产业就业消费帮扶、惠民政策落实、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守住了返贫底线,为淳化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强工作部署、组织规划编制
帮扶单位及驻村工作队,组织包联村党员干部、乡贤和群众代表全面做好乡村振兴5年过渡期总体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充分发挥省级单位的智力、技术优势,针对性的组织开展调研,理清工作思路,打好乡村振兴的组合拳,将提升改善基础设施、巩固优化增收产业、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结合起来,贯穿整个帮扶过程,奠定帮扶村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是深入政策衔接、巩固脱贫成果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11个脱贫村全部农户进行动态监测,对发现的重点户及时开展收入研判和帮扶措施制定,并落实专人精准实施,确保脱贫不返贫。积极开展饮水安全有保障排查、“三看三查三巩固”、到村“六查”入户“六问”等工作。确保措施落实见效,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全面摸排掌握脱贫群众劳动就业情况,建立务工台账,常态化入户、微信群宣传“秦云就业APP”,及时与市县人社等相关部门联系,积极对接用工单位和企业,推荐相关务工信息,做好联系协调服务,帮助1174名脱贫群众稳岗就业。
三是壮大致富产业,增强帮扶后劲
围绕县域“果畜菜菌荞”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助力帮扶村“一村一品”建设。持续按照单位直投、项目引进、产业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方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产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50余万元,争取产业补贴资金139万元,奖励饲料玉米129吨、化肥98吨,先后帮扶建成新型双矮密植苹果园4个、花椒产业园3个、标准化养殖场4个,电商2家、蔬菜产业园2个、农业机械合作社1个、核桃油及面粉加工2家。涌现出寨子村蔬菜产业园、丁户塬村奶山羊养殖小区、李家村密植苹果产业园、车坞村花椒园等一批帮扶产业案例。在发展特色产业上采取“致富带头人+一般农户”发展模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都有1—2个长短结合的帮扶产业。新增黑土猪1898头、羊1652只、牛156头、养蜂632箱,种植蔬菜510亩、荞麦3216亩、栽植杂果264亩,逐步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产业帮扶格局。
四是突出行业帮扶、实施水利保障
为解决淳化县农村供水点多面广、漏损率高、水质不平衡等问题,积极推动淳化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2023年3月,项目可研已经批复,概算投资2.8亿,有望今年开工实施,将惠及农村人口9.85万。同时,为解决县西三个乡镇供水水源不足问题,积极推进姜家河水库项目前期工作。这两个项目实施后,淳化县域工业、农业、人畜、生态等供水能力将得到系统性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五是推进消费帮扶,助力群众增收
坚持帮扶产品线上线下一体销售,联系对接“大槐树”开展网上带货直播,协助帮扶村开发农产品,开展电商培训3期。采取“以买代帮”“以买代扶”的模式,采购、帮销农户蛋禽肉及果蔬类农副产品14.9万斤,助力群众增收161余万元。通过832平台和工会消费平台,采购支出200余万元。有效带动700余户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开展志智双扶,驱动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典型模范考核评比评选办法,扎实开展最美村民、最美庭院、产业模范等评选、户容户貌评比,慈善捐赠、金秋助学、暖冬行动等活动,评选奖励脱贫致富先进、尊老爱幼模范120余户,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3场次、培训2020人次,资助大学生64人,村风民风向上向好,移风易俗持续改善,文明乡风效能显著,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2023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我们坚持把承担定点帮扶任务、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义务,坚守“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底线,落实 “四不个摘”具体要求,夯实工作责任,加强考核评价,锻炼过硬作风,不降标准、不减力度。持续围绕乡村振兴根本所在,注重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全面推动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汇聚社会爱心力量,推动消费帮扶扩规提档。持续开展稳岗就业专项活动,抓好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和就业技能培训,壮大人才队伍,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参与农村改厕、垃圾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全面推广积分制、网格化等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努力凝聚各方力量,积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积极研究驻村帮扶新方法、新措施,培育、总结基层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效能。要持续弘扬好作风,以实干担当、勤勉敬业优良作风推动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全面过硬,以工作实绩检验作风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