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水文文化 > 水文文苑
水文文苑
守河观澜书水文 巾帼擎旗向未来
——记三八节水文博物馆探源之旅

发布时间:2025-03-11     作者:郭毅轩   来源:宝鸡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点击量:516   分享到:

       在单位组织的三八妇女节活动中,我怀揣着激动与期待,踏入了陕西省水文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参观学习之旅。此次妇女节活动以“探寻水利水文行业奥秘、感受行业魅力,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水文贡献巾帼力量”为主题,旨在引领我们深入了解水利水文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同时激发我们女性在水文工作中的潜能与创新力,为水文事业注入更多活力与智慧。

       踏入博物馆的瞬间,眼前这座凝聚着水文文化精华的殿堂,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水文事业的辉煌历程与卓越成就。“守河探江观湖库,记丰枯变化,寻自然之道,计量析质察生态,究清浊因由,夯人文之基。”水文博物馆的开篇词,宛如一首精妙的诗篇,精准地诠释了水文的深刻内涵,将水文文化那独特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感悟。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一同走进了水文的“前世”。那些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的珍贵文物与图片资料,宛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古代水文事业的大门。宋代的测雨器具“圆罂”,明朝的“飞马报汛”图片,清代的“水位志桩”分布图,还有秦代李冰在都江堰设立的用于水位观测的“石人”,隋代和宋代的“水则”与“水则碑”等,无不彰显着古代水文事业的智慧与成就。这些历史的印记,让抽象的古代水文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使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对水文规律的探索与追求。

       而水文的“今生”,则在博物馆里那一幅幅真实的工作现场照片中得以生动展现。当看到熟悉的同事身影出现在展墙时,整个展厅都明亮起来,刘姐和王姐身着橙色救生衣,身后是滚滚洪水,头顶是缆道牵引着泥沙取样器,正专注地进行泥沙取样工作;张姐身着白色实验服,身后是各种检测仪器,左手稳执容量瓶,右手精准地拿着移液管,眼睛平视2毫升刻度线,正专注地配置溶液。这正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彰显了水文事业中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风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下河采样、涉河测流,还是各种测量任务,水文铁娘子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水文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展望水文的“未来”,更是充满无限的期待与可能。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将逐步实现水文全要素的实时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智能分析与处理。水文现代化将实现智慧水文站、数字流域全覆盖,助力水文驻测完全迈向巡测,为应对复杂的水文挑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水文事业在新时代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参观陕西省水利博物馆的经历,如沐知识与心灵之春风,重塑了我对于水文事业本源的认知维度,激发了我对水文工作的热爱之情,更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精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书写属于新时代水文人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