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水文文化 > 水文文苑
水文文苑
与洪水第一次握手

发布时间:2018-12-21     作者:余新义   来源:武关水文站   点击量:2824   分享到:

 刚走出大学校门,我就很荣幸地成为水文系统这个温馨大家庭的一员,怀着美好的希望和从零开始的心态,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

时光荏苒,匆匆忙忙间,我在水文站工作一年了,在这短暂的一年中,我经历了对水文的陌生到了解,由了解到熟悉的思想转变,有过紧张、期待,紧张源于面对陌生的工作生活环境,担心能否尽快进入状态把工作干好。然而面对站上老同事的热情友好,紧张感瞬间消失殆尽,感到的是温馨融洽。一路走来,有过困难,有过失落,但最终让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在参加工作前,我以为水文工作非常简单,就是观测水位、蒸发降水、记录数据等所谓的“简单工作”,当真正参加工作以后才感觉到自己意识的肤浅和认识的不足。水文工作作为服务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的基础行业,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水文信息是全社会的宝贵资源,是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正因为水文的基础性、社会性和公益性,水文人就成了这样默默的工作者。

从刚踏上岗位起,水文工作对于会计专业的我来说,水文知识就是个空白,水文工作更是无比陌生,对于水位、降水蒸发、流量测验、河道取沙、墒情取样业务自己刚开始都摸不着头脑,但通过站上老职工的耐心讲解和向书本的学习,让我逐渐掌握了要领,记得第一次去水文站上班,站长先带我去河道仔细耐心的教我如何看水尺,观测水位,带我到气象园详细讲解蒸发设备如何使用维护等,这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活到老,学到老”,水文工作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我觉得很充实,因为学到了自己从未涉及到的知识,让我对水文有了崭新的认识。

今年5月15日,天气异常炎热,我站通过水情信息平台查询得知,武关河上游双峰短时强降雨量达90多毫米,得到这一重要雨情信息后,站长说今晚少不了与肆虐的洪水一战,全站职工严阵以待,密切监视河道水情,随时做好与“恶魔”作斗争的准备,这也是我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实战考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16日凌晨一点三十六分,夹杂着泥沙和巨大漂浮物的洪水打破静谧的河川,因为水位涨落比较快,站长果断决定启用浮标法测流,大家各司其职,看起点距、投浮标、计时、跟踪浮标、取沙、看水位……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肆虐的洪水对于我来说有点心惊胆战,二点四十八分,达到最高水位98.24米,经过大家密切配合完成测流任务,回到办公室,迅速计算洪峰流量163立方米每秒,经过仔细复核校核,测流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最后把测流成果发送至水情部门,此时已经凌晨三点多了,大家都没有丝毫睡意,依然精神抖擞,战斗还未结束,还需时刻关注水位变化继续测量,在大家团结协作,一组组数据,一份份流量发给各级防汛部门,早晨街道的居民陆续醒来,“昨晚武关河里还涨大水了,我睡得什么都不知道”一位晨练的中年大妈说到,殊不知,在他们熟睡之际,水文站人彻夜未眠,连夜奋战,从事让人不理解的测量工作,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准确无误地记录了每次洪水涨落过程,洪水来了又去,很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常年坐落在穷山恶水中,就是为了那一组组数据,随着洪水的离去,水文人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他们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着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测报工作。尽管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大洪水,但它离我却是那么近,并不是和它擦肩而过,而是和它亲切的握了一次手。尽管这场迎洪战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不会因此骄傲自满。因为我深知要学的水文知识太多,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在我们今后人生旅途、工作历程中会碰到比这更猛、更难以掌控的洪水,我要从这场洪水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洪水成因、洪水特性,为今后能够与洪水再次握手创造条件。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只要有雨情,他们就不会在暴风雨前退却,默默坚守岗位,与风雨交会,与洪峰搏斗,终身与山河为伴,群山为友,守住寂寞耐住清贫,在洪水面前临危不惧,冲锋陷阵,以精湛的技术,准确及时预测预报,科学高效的研判会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用自己无畏的精神在涛天洪水中书写水文风采,这就是我眼中的水文人,可敬的水文工作者。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我们赶上了大水文发展的好时代,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水文人只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水文工作中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努力钻研,不断进取,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望,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更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我坚信水文事业的明天会在我们今天水文人的努力下更加灿烂辉煌,我也为自己身为水文人实现人生价值而自豪。

编辑:张艳    责编:程文利    审核:王建军